彩61-彩61
彩612023-01-31 16:05

彩61

专访台湾昆剧团团长洪惟助:30年两岸交流间,台湾昆曲从寂寞到勃兴******

 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:专访台湾昆剧团团长洪惟助:30年两岸交流间,台湾昆曲从寂寞到勃兴

  中新社记者 李晗雪

  近日“2022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”结果揭晓,“思”字高票当选,其推荐理由是:疫情阻隔下,两岸异地相“思”。聊及此字,台湾昆曲发展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、今已年近八旬的台湾“中央大学”教授、台湾昆剧团团长洪惟助坦言,想念以往常见面常交流、彼此启发的老友,也心念过去两岸昆曲交流的热络。新冠疫情下当面交流断了,是非常可惜的事。

  “昆曲的交流,从(20世纪)90年代开始到现在,非常好。两岸互补有无、互相扶持,没有彼此打压、没有恶性竞争,我很希望这种情形能持续下去,也希望别的领域能学习我们昆曲的交流。”洪惟助说。

  1991年起,有感于昆曲之美及其在两岸的寥落,洪惟助与台湾另一戏曲学者曾永义发起并持续主持六届“昆曲传习计划”,邀请大陆昆剧团赴台表演、录像、教学,前后长达10年之久。传习计划让昆曲在台湾生根抽芽、逐渐开花育果。为延续此计划的成果,2000年,在洪惟助带领下、以参与该计划的成员为基础,组成了台湾第一个专业昆剧表演团体“台湾昆剧团”(以下简称“台昆”),并持续聘请大陆名师赴台教学。此外,今日台湾各昆剧团的主要演员及昆曲学术研究者,也多数参加过当年的“昆曲传习计划”。

  “台湾昆曲这三十年的发展,我蛮满意的,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了。”老先生笑说。首先,台湾的昆曲观众多了。台昆常去学校作讲座,学生们都非常喜欢。演出后也有观众在反馈卡片上写,第一次来听昆曲就感受到其中之美,一定要再来看戏。而台昆的演出也获得了不少昆曲爱好者的慷慨支持。洪惟助认为,昆曲在台湾的传播比他预期的还好。第二是台湾昆曲专业表演团体从无到有,现已能够独立完成从剧本创作到定谱、表演的整套剧目制作过程,“很不容易”。

  “昆曲传习计划”虽已告一段落,但此后两岸昆曲艺术人才依然往来互通,持续活络着两岸戏坛。例如近年大陆昆曲演员温宇航赴台发展,影响台湾同辈演员亦教导晚辈,洪惟助认为对台湾昆曲发展产生了很好影响。而洪惟助的儿子、作曲家洪敦远在2016年由大陆昆山当代昆剧院作为台湾优秀青年昆曲人才引进,洪惟助表示,很支持儿子,这是不错的学习机会。

  2020年昆山当代昆剧院推出的原创昆剧《描朱记》,正是由洪敦远担任唱腔设计。遗憾的是,演出时洪惟助父子都在台湾,因疫情无法应邀观看演出。洪惟助还谈道,原本与北方昆曲剧院有合写剧本演出的计划,也因疫情停顿,希望疫情赶快过去。

  回顾以往两岸昆曲界的合作,洪惟助如数家珍。浙江昆剧团与台湾昆剧团共同打造新编昆剧《范蠡与西施》并在两岸演出,北方昆曲剧院赴台演出昆剧《红楼梦》……洪惟助称,约在2005年至2013年间,他每年都推动两岸合作在台举行大型昆曲演出,“那时候可以说是‘大交流’”。

  “很多事情都要长久地努力。我(20世纪)90年代就想成立一个昆曲博物馆,但2017年才在‘中央大学’实现。”老先生说。

  今年10月,洪惟助的老友曾永义离世。洪惟助说:“在我们那一辈,台湾研究戏曲的人并不多,好像就我们两个人做得比较多。但后来我们带出了很多学生,尤其曾永义,他教的学生很多,大多继续从事戏曲相关工作。他的学生又带学生……”洪惟助自叹冲劲不如从前,他非常期待有台湾年轻人接班,继续做昆曲传承工作。(完)

“中国宫灯第一村”河北屯头:盏盏红灯照亮中国年******

  (新春走基层)“中国宫灯第一村”河北屯头:盏盏红灯照亮中国年

  中新网石家庄1月18日电 题:“中国宫灯第一村”河北屯头:盏盏红灯照亮中国年

  作者 李玉素 俱凝搏

  挂红灯笼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,红色寓意喜庆,而圆形的灯笼寓意着团圆美满。春节临近,走进“中国宫灯第一村”——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屯头村,红纱灯笼摆满道路两旁,家家户户正在赶制灯笼订单。

  藁城宫灯起源于东汉,由古人用的纱罩灯衍变而来。清乾隆年间,皇帝下江南路过藁城,看见老百姓门前挂的红灯笼,外表华丽,工艺精湛,就带回宫中悬挂,故得名“宫灯”。

  作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藁城宫灯以红纱灯最为出名,其材料以竹子为骨架,通过劈、刮、打眼、穿丝等多道工艺,制成椭圆形状,外敷红色绸布制成宫灯。

图为工人赶制宫灯。 翟羽佳 摄图为工人赶制宫灯。 翟羽佳 摄

  “每年从11月份开始屯头村就进入了生产、销售灯笼的旺季,目前屯头村各类宫灯年产量达1亿对,占国内90%的市场份额。”据屯头村党支部书记白理伟介绍,近年,藁城区大力发展宫灯特色产业,逐渐形成了以屯头村为中心,辐射周边乡镇的制作与销售区域,其产品统称“藁城宫灯”。

  白理伟笑说,“藁城宫灯在海外也很受欢迎,今年出口订单以越南为主,越南人也过春节,而最受欢迎的还是咱们传统的圆形红纱灯。”

  随着时代发展,藁城宫灯不断在质量和品种上改进。据藁城区宫灯协会会长白会平介绍,藁城宫灯已由过去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转灯、羊皮灯、纸雕灯等18个系列200多个品种,造型也由过去单一的椭圆形发展到南瓜形、圆球形等多种形状。

  “这款灯笼支持定制图案、文字,有需要的家人们可以看看咱们的1号链接……”走进屯头村宫灯制作大户苏云广家中,主播正通过电商平台介绍灯笼产品。

图为工人制作超大灯笼。 翟羽佳 摄图为工人制作超大灯笼。 翟羽佳 摄

  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,藁城宫灯的销售渠道从线下逐渐发展到线上。苏云广说,这几年家里一半以上的宫灯都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,电商扩宽了宫灯的销售渠道,也让这项技艺被更多人熟知。

  目前,屯头村共有电商平台400余家,涵盖多个电商平台和销售网站,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,单纯电商渠道年产值超5亿元,占全部销售量的四成左右。

  大红灯笼高高挂,红红火火迎新年。一盏盏红灯笼,从屯头村走向五湖四海,也让中国“年味儿”照亮海内外。(完)

中国网客户端

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

彩61地图